品牌涵义
银江·汇治
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搭建“多元共治联动平台+全链条沟通服务体系+制度化约束保障机制”的三位一体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,着力构建资源整合、功能融合、力量协同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生态,探索形成贯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过程的“银江·汇治”先锋调解品牌,实现矛盾纠纷“一站式归集、一体化调处、全流程解决”,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关键阶段,基层治理的效能直接关系群众福祉与发展大局。作为攀枝花市东区的唯一乡镇,城市规划与园区建设持续推进,辖区内拆迁安置、地企矛盾、历史遗留问题等治理难题凸显,对平安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。
立足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银江镇主动破题,创新构建“多元共治联动平台+全链条沟通服务体系+制度化约束保障机制”三位一体的“银江·汇治”先锋调解品牌。该品牌自运行以来,累计化解矛盾纠纷933件,调处率达99.8%,辖区信访量、治安刑事案件占比逐年下降,未发生“民转刑”“刑转命”案件,以坚实的基层治理成效,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注入平安法治动能。
党建引领 共治联动创建“银江·汇治”
秋日的银江湖,阳光柔和,江风带着湿润的气息。9月10日,银江镇双江社区网格员陈瑶沿着雅江桥至倮果桥路段,向沿街商铺开展环保宣传。“刘大爷,为了咱们绿水青山,可别把餐馆垃圾倒进江里啊!”陈瑶亲切又恳切的叮嘱,不仅将环保意识传递给商户,更尽显基层治理的细致与温度。银江镇地处金沙江畔、雅砻江滨,幅员面积约124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约47000人,其中,农村人口1万余人,独特的区位与人口结构,对基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,更需以党建为引领汇聚治理合力。
在攀枝花市东区区委政法委指导下,银江镇以综治中心为枢纽,统筹基层警务人员、网格员、调解员等“八大员”专群力量,整合民情收集、法治宣传、矛盾化解等“九大”职责,创新构建“多元共治联动平台+全链条沟通服务体系+制度化约束保障机制”三位一体的“银江·汇治”先锋调解品牌,为辖区发展筑牢平安根基。
银江镇召开政法委员履职工作机制联席会
2025年8月,倮果社区居民反映西苑安置房后山铁路道口封闭致出行不便,“倮果大妈”调解室迅速行动:一方面对接铁路施工方,推动临时便道修建;另一方面联合镇综治中心、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宣讲安全政策,对重点居民“一对一”释法明理。最终,矛盾妥善化解,居民毛先生感慨:“有了这条临时便道,我们日常出行顺畅多了,铁路安全也有保障,这真是把居民的需求和安全都兼顾到了。”
如今,银江镇综治中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矛盾中转站”,而是汇聚民情、化解民忧、凝聚民心的“终点站”,实现了“矛盾联调、问题联治、平安联创”。自2023年以来,银江镇通过“建阵地、强队伍、共联动”,推动“银江·汇治”调解品牌实体化运行。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完善功能室10间,并在各村(社区)设立“毛洪军”“老兵”“石榴籽”“倮果大妈”等特色调解室,形成“党委统筹调度、政府主抓主推、政法督促指导、村(社区)就地化解”的工作格局,确保矛盾在一线化解、民意在现场回应。其中,“倮果大妈”调解室源于2019年疫情防控志愿队伍,后转型为矛盾调解骨干力量,成为基层治理的“民间纽带”。
银江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面对复杂局势,党员带头排查矛盾、调解纠纷、服务群众。同时,汇聚“法、检、公、司”政法单位、法律顾问团队、行业主管部门等专业调解力量,破解基层调解“法理说不透、政策讲不清”的难题;挖掘各村、社区中有威望、懂民情的“乡贤”“老支书”“热心邻里”等本土人才,组建10支“民间”调解队伍,让纠纷调解更接地气、更聚人心。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法庭等部门协同合作,实现专业力量整合,通过调解协议“司法确认”赋强、履约跟踪回访等机制,确保调解成果刚性约束,年均联动化解纠纷14件,形成“风险联控、矛盾联调、平安联创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多元解纷 提升调解工作实效
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,共同富裕的根基在民心。银江镇始终以“依靠身边党员、服务身边群众、解决身边急难”为导向,让“银江·汇治”成为破解民生难题、护航发展大局的“利器”。
今年5月,在银江镇攀枝花村“坝坝会”上,村民反映安置小区商铺多,且部分停车区域无监控,车辆被刮蹭后难以解决。镇政法委员李长明立即组织包村工作组、村社干部、社区民警及施工人员现场勘查,确定安装23个监控探头,并按时间节点完成调试,实现全域覆盖。
银江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,制定《银江镇人民政府信访接访工作制度》,将党政领导定期下访接访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相结合,目前,常态化开展党政领导带头“到企入村解纷”活动201次,收集矛盾纠纷241件,即时化解233件,剩余8件落实专班推进,保障了银江水电站、弄密片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等重点项目“零阻力”推进,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针对不同纠纷类型,采用“法理+情理”“政府+企业”双轨调解方式,有效化解重大矛盾纠纷76件,累计化解执行到位金额4000余万元。同时,调解与普法相结合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业法律知识,依托特色调解室开展“以案释法”活动63次、法治宣讲78场,将典型纠纷案例转化为普法教材。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暨人民调解中心创新的《“四举措”打好矛盾纠纷化解“组合拳”》荣获四川省第三届农民工维权十佳优秀案例,“架桥解纷工作法”被央级媒体刊发、市区司法局采纳刊登推广,实现了“调解一案、教育一方”的法治宣传效果。
健全机制 夯实“银江·汇治”品牌内涵
“每一起矛盾纠纷都关乎群众信任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对银江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来说,民心治理是工作的核心,而完善的机制是保障治理质效的关键。
2023年初,张某和李某离婚后因婚后财产分割发生矛盾纠纷。同年8月,镇综治中心介入调解,工作人员首先进行事前走访,了解情况并疏导双方情绪,随后联系相关部门,约定在阿署达村村委会进行调解。经过调解干部多次耐心劝说,从感情和法律角度进行分析,推动双方逐步消弭分歧、缓和态度,最终达成一致协议,成功化解这起持续半年的婚姻财产纠纷。
为推动“银江·汇治”调解品牌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,银江镇构建“预防-分级-巩固”全链条调解机制。银江镇综治中心创新“蓝黄红”三级预警处置机制,根据纠纷的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处理。蓝色纠纷由村(社区)自主调处、就地化解;黄色纠纷启动镇、村(社区)联动调解,合力解决;红色纠纷统筹区、镇、村(社区)三级协作处置,成立专班推动解决。这种分级分类、繁简分流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处置实效。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:“三色预警机制就像安装了预警器,一旦出现苗头,能快速、准确、妥善地解决问题。”
同时,银江镇还建立了“1+3+N”研判机制,即1个综治中心统筹,辖区“两所一庭”3方联动,“N”个行业主管部门及村(社区)参与。通过数据分析、案例研判、趋势预测等方式,累计召开研判会36次,精准预判并化解婚恋家庭、邻里矛盾、农民工讨薪等苗头性问题27件,从源头上减少预防纠纷增量。实行“调解员包案回访+综治中心抽查督导”双轨监督机制,通过电话随访、入户走访、邻里探访等多种方式,动态跟踪回访已化解纠纷233件,群众满意率达100%,达到“化解一案、巩固一件、教育一片”的治理效能。
“银江·汇治”以集成化服务、专业化支撑、社会化参与为基础,将“独角戏”演变为“协奏曲”,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银江实际的基层善治之路。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党委书记彭涛表示,下一步,银江镇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不断完善机制、创新方法,切实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谐稳定,让“银江·汇治”调解品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区、法治东区贡献坚实力量。
苏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文/图